欢迎来到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剧
从《千里江山图》展开说:北宋18岁天才少年希孟,绘就青绿山水画扛鼎之作
编辑:   发布时间:2022-03-18   人气:

演出时间:
2022年9月4-5日(周日、周一)14:30/19:30

演出地点:
大连开发区大剧院 大剧场

演出团体: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扫 码 购 票
详情信息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绘《千里江山图》


青绿小课堂

《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是宋代青绿山水画中具有突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

图片

△ 《千里江山图》

水墨丹青,绘就千里山河

     2018年,伴随着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的开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将视角投向了博物馆里的文物。而北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正是《国家宝藏》第一季推出的首件“国宝”,节目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时,万千观众排队到夜里十一点,只为一睹画卷中祖国的壮美山河。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在它们的背后更是有着具有强烈“生命”的文化传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千里江山图》局部细节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被誉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此画无论题材还是画功技法都堪称一绝,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
图片
△ 《千里江山图》的主峰

      据统计,《千里江山图》上大概绘有50多座山峰、20余座山峦、20来座山岗和数十面坡、滩及大片水域,其间散落的建筑有399栋屋宇,25座亭台,塔、坛各1座,水上还有11座桥、96条船,画中的生灵是368个人、13头牲畜、2只鹤及3群飞鸟……(以上数据参照余辉先生的《百问千里》)在《国家宝藏》中国宝守护人介绍它是“宋朝版《航拍中国》”可以说整卷画的任意一部分都可单独称为一幅绝佳的画作

图片

△ 《千里江山图》两山之间的四叠瀑布

天才少年,铸就人间不朽

      跨越九百多年的时空,《千里江山图》的妙笔依然让人绝倒。但更让人好奇的,是那个仅用此画便惊艳了人间的天才少年希孟。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年仅18岁,关于他的历史记述极其简短,生平亦无从考证。十八岁时希孟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
      元代书法家溥光评价《千里江山图》:“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他认为在青绿山水中,这是一幅众星捧月的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希孟所绘《千里江山图》,其经久未衰的魅力得益于北宋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希孟绘《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绘画材料都来自于北宋宫廷,御赐的高品质材料为画作诞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智慧凝结——在北宋的文化气象中,织绢、制笔、制墨等工艺均发展到了高峰,设色所用石青和石绿也是造价成本极高的矿物质颜料。当这些顶级工艺的成果汇集在十八岁少年画师的画案上,希孟以精妙技法,拓展了青绿设色新的可能性,将青绿山水绘画推向了极致发展的巅峰。

      如此江山,如此少年,才有了这“900年来青绿山水画第一神品”就算是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画作中的山峦起伏、烟波浩渺。那么,现场“展卷”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图片


今年央视春晚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选段惊艳亮相

在春晚结束后的仅仅半小时

视频被回看了63万次

全网都在模仿和挑战青绿腰”

图片


以舞入画

展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大宋万里江山的恢弘气势

完美呈现名画里的“非遗”工艺


9月4日,来大连开发区大剧院

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舞绘「千里江山图」  

图片

演出团体:中国东方演艺集团

演出时间:9月4日

(周日)14:30/19:30

演出地点: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大剧场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以“强强联手”的艺术制作理念,以大胆创新的现代艺术手法,让一件绝世文物从橱窗展示登上了艺术舞台,唤起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记忆与执着信念,为没有留下题款的作品、没有留下记载的希孟和没有留下姓名的匠人们升华出了最动人的瞬间


担任本剧文博顾问的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王中旭,曾分享过他给《千里江山图》拍照的经历:当房间光线昏暗,画上用矿物颜料绘制的青绿色,居然会散发出宝石般的微光,舞台上的青绿色,复刻了这奇妙的视觉体验。



  
图片


#舞蹈诗剧#

以无声胜有声


诗剧与文学史同脉,我国先秦时期的《九歌》可以看作最早的诗剧雏形,元曲亦可看作是可读、可演的诗剧。


作为诗歌体戏剧,诗剧既带有浓烈的诗情诗意,也有着戏剧的情节和场面。诗剧除了舞台提示采用散文形式外,人物台词全部运用诗的句式,强调诗性和强烈的抒情性,给读者广阔的艺术再造空间。

“舞蹈诗剧”则是以舞蹈为语汇,以肢体的诗性表达营造“无声胜有声”境界的一种综合舞台呈现。

图片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诗剧”为体裁,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观众将跟随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的视角,徜徉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剧情发生时间设定为现实中《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画家希孟即将完稿之时,展卷人因对《千里江山图》的潜心钻研,走入了希孟的内心,伴其历经了呕心沥血绘制《千里江山图》的宝贵时光,与这位只有寥寥数字记载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寻出了《千里江山图》“独步千载”的偶然与必然,读懂了古老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图片




图片

主创团队由目前活跃在国内舞台创作一线的艺术家组成: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优秀青年编导、两度摘得“文华大奖”、被称为“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青年编剧徐珺蕊、青年作曲吕亮在创作中担纲重任,特邀国家大剧院舞美设计高广健、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著名服装设计师阳东霖、造型设计师贾雷、多媒体设计师张松等,并特邀上海歌舞团青年编导何俊波、张振国参与编舞。

#不止青绿#

宋代美学的完美呈现


《只此青绿》的舞台上,

虽然“青绿”是最为浓墨重彩的颜色,

但却“不止青绿”


画里有江河群山、水榭亭台、野村渔市、屋舍村落,也有人们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场景。

图片

例如翰林书画院的“女官”“少年画师”的服饰参考了历史真实制式。朱红色外衣配宝蓝色长巾,呈现宫廷女官的端庄得体;春风得意的少年画师们身着活泼的藕粉色,还在头上簪花表达少年意气。


“山涧村民”衣着是纯白色,以凸显山林生活的悠然自得。


“篆刻人”是篆刻艺术的化身,花青色服饰点缀印泥的红,彰显篆刻的顿挫、稳健和笃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种迷人优雅的中国古典色彩,让人徜徉在具有鲜明流变性和浓郁文化气息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意趣之中。


而正是这些不同气质的色彩和工艺,最终凝成了独具一格、让人“一眼万年”的青绿,达到了中国绘画的巅峰,也在舞台上共同构成了层峦叠嶂、更具厚重深意的“千里江山”。


#《千里江山图》活了#

既是看剧,也是看“展”


该剧的舞台设计和舞台调度都非常复杂,采用地面转台和空中圆弧机械动作,创造出了“天旋达到3圈,地转达到4圈,上下左右都可以进行移动”的舞美效果。同时,所有舞台设计都必须和演员的调度、投影的结合紧密配合,不允许有任何差错。


图片


正是在这样极为严谨的精密设计当中,天才少年画家希孟、展卷人与画中静待千年的青绿,才能在时空的循环中,一同仰望朗照千年的一轮明月;忍受着孤独、寂寞、压抑和失败折磨,苦心寻找并精心制作不同绘画材料的工艺匠人们,也才会因为同一幅画作相聚;而观众们也才能有“《千里江山图》活了”的惊艳之感,感受到大宋青山绿水背后中国人世世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


图片 



图片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去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次“展卷”以来可谓火爆出圈,10月,该剧登上《国家宝藏》展演“入画”片段;元旦日,B站跨年夜《只此青绿》的演出片段实时在线观看观众达1.8亿;虎年春晚,《只此青绿》给10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被誉为“春晚最美节目之一”;央视元宵晚会,“青绿腰”再次惊艳全国观众。

如果画作流传至今是历史的偶然

那么千年不褪的色彩

便是中华民族众多传统工艺造就的必然

那些不曾被记住姓名的匠人们

这部剧作亦是为他们作传

让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者

共同成就的“绿水青山”为今人所感念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只此青绿》剧照丨摄影:王徐峰

图片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简介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是文化和旅游部主管并由财政部承担出资人职责的国家级演艺文化集团。其前身——中国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中国轻音乐团,是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下创建的新中国最负盛名的国家级艺术院团,集中代表了我国音乐舞蹈艺术的最高成就,涌现出众多享誉海内外的杰出艺术家,创作演出了众多深受中外观众喜爱的优秀艺术作品,足迹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代表中国出访过五大洲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参加重要国事演出,为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友谊和文化交流,发挥了“文化使节”的独特作用。


总策划/出品人:景小勇 都海江 叶蓁蓁

总监制:高  艾 任万平 王跃工 唐维红

监制:史自文 陈新华 刘 鹏 沈  晨 潘  健 邱  伟


专家顾问

艺术顾问  冯双白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

美学顾问  张晓凌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长、博士生导师

文博顾问  曾  君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主任

文博顾问  于子勇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

文博顾问  王中旭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

文博顾问  郁文韬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

音乐顾问  程 池  著名作曲家


主    创

总 编 导  周莉亚 韩  真

编    剧  徐珺蕊

作    曲  吕  亮

舞美设计  高广健

灯光设计  任冬生

服装设计  阳东霖

造型设计  贾  雷

执行编导  刘  翠   谢元臻   刘  鑫

特邀编导  何俊波 张振国

多媒体设计 张  松

摄   影  王徐峰

平面设计  刘仙临

书   法  杨  涛


非遗顾问

仇庆年  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汪爱军  徽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张文年  宣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郑小华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领衔主演

张  翰  汪子涵 (特邀)

孟庆旸  谢素豪